沙溪歷史悠久,可上溯到5000多年前新石器時期,原屬于古伶仃洋上的香山島,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屬百越,秦朝屬南??ぃ瑬|晉屬東莞郡,宋代紹興二十二年(1152年)開始建制,稱德慶鄉(xiāng),明代稱龍眼都,清代中期稱隆都,清代末期稱隆鎮(zhèn)。1959年4月改稱沙溪公社,1986年12月改稱沙溪鎮(zhèn),一直沿用至今。
沙溪鎮(zhèn)人文薈萃,素有“文化之鄉(xiāng)”的美譽。在800年前已經有史跡可尋。文物古跡有:龍瑞“探花及第”牌坊、“文昌塔”,虎遜“巖石碑”,圣獅“期頤偕老”牌坊、“升平人瑞”牌坊,豪吐“龍山書院”等。民間藝術形成了鶴舞、鶴歌,龍舞、鳳舞,獅子舞等三大系列的藝術品種,并參加省市大型活動表演,“鶴舞”遠赴韓國表演。沙溪成立了文學、美術書法、音樂舞蹈、曲藝、詩社、攝影、集郵、民間藝術等八大協(xié)會。
《香山縣志》記載,宋末至明清,中原移民千里跋涉開拓了這方南方小鎮(zhèn),近一個世紀,沙溪人又大量移民海外。在遷徙交流中,中原傳統(tǒng)文化八百年來在香山一隅沉淀積累,與嶺南文化的水乳交融,再疊加近一個世紀黃土文明與海洋文明的百年交錯,在文明的大開捭闔中,形成了沙溪區(qū)域獨特深厚的地域人文現(xiàn)象。
沙溪先賢陳天覺倡導香山建制、探花及第牌坊、龍山書院、溪角古塔、虎遜巖、碉樓、西裝屋……一段段歷史的符號記載了沙溪特有的人文歷史。
“沙溪鶴舞”、隆都“四月八”大巡游被列入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,如今成為中山市大型慶典的必備節(jié)目之一。獨特的隆都方言成為隆都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,還有:隆都傳統(tǒng)飲食文化、民俗文化、華僑文化、名人文化,以及近十年來開創(chuàng)的休閑服裝文化皆自從體系。
文化盛而名人輩出。小刀會領袖劉麗川、近代思想家劉思復、革命烈士黃石生、嶺南詞人楊鐵夫、華南細菌學創(chuàng)始人彭華利、嶺南畫派代表人物方人定、黃霞川……構筑起沙溪文化的一座座高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