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雪瑤,1937年出生于中山南區(qū)馬嶺板橋。1957年獲得全國體操錦標賽女子個人全能銀牌。曾任我國“八一”女子體操隊教練,曾是我國體操世界冠軍與亞洲冠軍的教練,1975年和1986年期間,被派往國外任體操外授工作。1989年退休后移民加拿大,繼續(xù)從事體操教授工作。
作為國家體操教練,她親身培育并見證著我國多位體操名將的誕生;她50多年如一日,兢兢業(yè)業(yè),“與體操結緣一生”。
1979年12月,在美國沃斯堡舉行的第二十屆世界體操錦標賽上,年僅15歲的馬艷紅不畏強手,以19.825分的成績獲得女子高低桿世界冠軍,成為中國在世界體操比賽中首次獲得冠軍的運動員,也成為當時中國體壇上最年輕的世界冠軍。后來她又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奪得奧運金牌,她所創(chuàng)的高難度“馬艷紅下”體操動作曾載入世界體操歷史,書寫了新中國成立后體育事業(yè)發(fā)展的新篇章。
“臺上一分鐘,臺下十年功”,一代體操名將馬艷紅背后的辛酸與淚水有誰能知?回顧其成功之路,除了她自身的努力之外,還有一個人不得不提及,這個人就是她的教練——陳雪瑤,我國早期體操事業(yè)的奠基人之一。
她與體操的“緣分”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。那時候她還在紀念中學讀書,1955年到1956年間,國家體委組建體育隊伍準備參加奧運會,為此舉行全國選拔賽,當時中山紀念中學有6名學生入選,作為國家隊體操項目隊員留在北京集訓,陳雪瑤便是其中一位。在體操隊里,她的表現(xiàn)頗為優(yōu)秀,更在1957年全國體操錦標賽中獲得女子個人全能銀牌。后來,她考上了武漢中南體育學院,因表現(xiàn)優(yōu)異被留任當教練。上世紀60、70年代,因政治原因,大批蘇聯(lián)專家從中國撤走,體育領域也不例外。為了體育事業(yè)的發(fā)展,國家號召眾多體育運動教練員到全國各地進行體育“傳、幫、帶”。她也響應號召參與了訓練和選拔體操苗子。當時,中國體育正值起步階段,因缺乏外援,發(fā)展的重任自然就落到了她們這一代的教練身上了。他們既是體育起步之初的“繼承者”,更是未來體育事業(yè)發(fā)展的“開拓者”。新中國成立初期,相關的體育研究資料缺乏,又欠缺外援,訓練大都依靠教練員本身積累的經(jīng)驗,科學理論性的指導相對較少。擔任教練期間,她不但要負責隊員的日常訓練,還要對隊員進行心理疏導和激勵,如何在自己所學的體操知識基礎上,更好地對現(xiàn)階段的體操訓練有所革新是她一直思考的問題。恰巧丈夫?qū)W的專業(yè)是醫(yī)療體育,很多時候都要翻譯一些蘇聯(lián)的體育研究資料,讓她得以了解最新的體育研究情況。有一次,她認真翻閱了這些研究之后,發(fā)現(xiàn)當時蘇聯(lián)體操冠軍的體操生涯和年齡之間有種微妙的聯(lián)系,幾番查證和觀察隊員的訓練表現(xiàn)后,她推斷出體操訓練的最佳年齡是8歲,而此前中國體操界對體操訓練的最佳年齡還沒有具體的研究。后來,按照她這個方法所選拔的“苗子”,平時的訓練表現(xiàn)往往比年齡段偏大或偏小的隊員要好,讓她驚喜萬分,這個發(fā)現(xiàn)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當時體操運動員選拔的理論依據(jù)。憑著一份用心和熱愛,從體操運動員到體操教練的轉(zhuǎn)型之路上,她更加得心應手了。
“傳、幫、帶”熱潮過后,她又接到了新的任務,1975年和1986年間,她兩次和愛人一起被派往國外做體操外授工作。別人眼中的這份美差卻讓她陷入了矛盾,“一天不練功,自己知道,幾天不練功,大家知道?!痹趪猱斀叹?,平時的作息和教學安排有別于國內(nèi),這就意味著她要更多地犧牲自己平時體操“練功”時間,對于熱愛體操的她無疑是“忍痛割愛”。到國外教授體操要重新適應陌生的生活和語言環(huán)境,但她都一一克服了,熱情用心的她受到了異國學生的歡迎,由此架起了中外人民之間友誼的橋梁。在埃及任教期間,在一次文藝表演中,她親自上陣表演體操基本動作,全場掌聲雷動,表演后觀眾都簇擁著找她簽名,大家都喜歡這位來自中國的體操教練;一次出外比賽,比賽前的一天晚上,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傳來,有人用英語焦急地叫她的名字,一位南斯拉夫的體操運動員傷患發(fā)作十分痛苦,傷者的教練只好向她求救,她二話不說立馬前去幫傷者正骨。原來,在體育學院學習過推拿和正骨的她,曾經(jīng)幫助過不少異國的傷患運動員正骨,在異國的體育圈早已“美名遠揚”。第二天的比賽,這位隊員憑著出色的表現(xiàn)獲得了冠軍,比賽完成后,這位隊員靜靜地走向人群,給了她一個大大的擁抱表示感謝,成為體操賽場上的一段美談……
1989年,因家庭原因,她離開服役了三十余年的體操隊,和家人一起移民到加拿大,并在加拿大的體操俱樂部當教練,再續(xù)和體操的“未了緣”。
在紀中讀書的時候,校長江仕骙曾經(jīng)說過的一句話對她影響至深——“為社會主義事業(yè)發(fā)出你們的光和熱”。這句校訓在她心中發(fā)了芽,事隔多年,這句話從她口中說出,還是一樣鏗鏘有力。
“為祖國貢獻一生”從此便不再是簡單的一句話,而成為她體操事業(yè)上的價值追求和個人訓誡。由于父親的華僑身份,一段時期里她曾一度遭受別人的排斥。由于出身問題,她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也遇到了不少阻礙,當好友替她打抱不平時,她卻很淡然地選擇默默忍受著這一切。面對個人的榮辱得失,她始終把國家的榮譽、國家體操事業(yè)的發(fā)展放在第一位。
她見過周總理,曾和當時的國家體委主任賀龍親切交談……回憶起任教“八一”體操隊期間的點滴,周恩來總理和賀龍體委主任是她多次提到的兩個名字,他們的人格魅力、為黨為人民的獻身精神和抱負讓她印象深刻。
除了年少時在心中滋長的愛國情懷外,身為中山人的她,還對孫中山先生提倡的“民主、博愛”精神非常贊賞,遇到困難時,她經(jīng)常用孫中山的精神來激勵自己,至今家中還藏有辛亥革命時期的剪報。
國家的體操事業(yè)讓她奉獻一生,樂此不疲,正是“衣帶漸寬終不悔,為伊消得人憔悴。”體操場上的苦和累她不怕,但回顧自己的一生,她也有遺憾——由于大多數(shù)時間都在“八一”隊任教,日常的吃、住都在訓練場地的宿舍內(nèi),而訓練場地對人員的進出管理比較嚴格,她也因此失去了很多和家人相處的機會;母親病重期間,她因身份問題不能前去香港探望,母親在香港去世后,“子欲孝而親不在”的她只能對著遺照寄托哀思。
1976年,中國唐山發(fā)生7.8級大地震,造成24萬人死亡,16萬多人傷殘。這一年,她的小兒子4歲半,女兒6歲半,因為工作和訓練的原因,一對兒女只能托付給唐山的朋友照顧,得知消息后,她擔心得幾天幾夜睡不好覺。愧疚、自責、擔心向她一一襲來,雖然最后得知他們都平安無事,但這種無奈和愧疚感至今仍伴隨著她。1977年,由于出國體操外授的原因,兒女只能寄住在杭州的朋友家。等到期滿回到杭州探望他們時,還來不及和兒子女兒共聚天倫,兒子卻說“你不是我媽媽,我媽媽的樣子不是你這樣的”,由于太久沒見,兒子都已經(jīng)不記得她了……如今說起這些往事,年逾七旬的她幾度哽咽,眼噙淚花。
在擔任教練期間,她不但要安撫隊員的情緒,安排隊員訓練的進度、研究新動作,還要處理一些平常的雜務,相對于運動員的“身累”,當教練則是 “心累”。但對體操的熱愛和隊員們所取得的榮譽,她說:“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!”
除了熱愛和成就感,自身性格的堅韌和責任感,也是驅(qū)使她在體操道路上一往無前的原因。從小體弱多病的她,剛進體操隊時,高強度的訓練和傷病時常讓她吃不消,“我可以的!”,鉚著一股狠勁,她咬咬牙又堅持下來了。移民到加拿大后,因為英語不過關,她只好利用工余的時間學習英語。為了給體操運動員排練,她常常連夜給自己“加班”。不喊一句苦,不喊一句累,看似柔弱的她在異國他鄉(xiāng)的體操圈撐起了自己的一片天。
“在濃霧中行走,在牛奶中游泳?!彼绱嗽u價自己的這一生。從體操運動員到教練,外界看起來風光無限的職業(yè),又有誰知道她背后所經(jīng)歷的苦痛和辛酸。少小離家、獨自成長時的茫然和無助;離鄉(xiāng)別井、望穿秋水的鄉(xiāng)愁;特殊政治時期里的身份問題,曾讓她每走一步都比別人更加困難……憑著不言放棄的精神和堅定信念,她一步一腳印走到了今天。曾帶隊去過11個國家比賽的她,笑說自己“一生就像一個陀螺”在不停地旋轉(zhuǎn),“在人生路上爭取走對每一步”是她的人生信條,“人的生命是有限的,但我們可以拓寬人生的寬度、增長人生的高度、做一個有理想,有追求的人?!彼f?!奥仿湫捱h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”,與體操相伴一生的她,是出于一份熱愛,一份責任,更是一份對國家的深情。
后記:
“少小離家老大回,鄉(xiāng)音無改鬢毛衰,”從15歲離家到現(xiàn)在,操著一口流利京腔普通話的她,從口音上已經(jīng)很難讓人聯(lián)想到她是南區(qū)人。采訪中,言談間的幾句環(huán)城方言立馬就拉近了彼此的距離,鄉(xiāng)音依舊,一如她對家鄉(xiāng)的思戀之情。雖已到古稀之年,但仍精神矍鑠,練體操出身的她腰板挺直,身材纖瘦,回憶起往事思維清晰,滔滔不絕。“非淡泊無以明志,非寧靜無以致遠”,雖頂著世界冠軍教練的光環(huán),但她卻不以為然,一句“眾人澆開冠軍花”道出了她對名利的淡泊和為人的謙遜。
我國近年來的體育事業(yè)取得了讓世人矚目的成就,當我們?yōu)橘悎錾系捏w育健兒歡欣鼓舞時,別忘了,賽場下還有那么一群為中國體育默默付出的“體育人”,她們對國家的貢獻和身上的優(yōu)秀品質(zhì),值得我們?nèi)ャ懹?,去學習。
2022年11月23日